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題:腐敗嚴重威脅改革進程 鏟除毒瘤為改革鋪路——透視國企反腐
  新華社記者華曄迪、趙曉輝、張辛欣
  正在推進的反腐大潮中,國有企業成為重點區域,一些國企負責人落馬錶明,國企反腐絕不僅僅是抓幾個高管,而是通過鏟除腐敗毒瘤為進一步的制度建設和國企改革鋪路。
    國企反腐持續高壓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紀委公佈國企負責人違紀案件頻次加密,尤其是今年3月份以來,先後有36人因各類違法違紀行為接受調查或被開除黨籍公職。
  與此同時,中央紀委監察部新一輪機構改革將國資委及央企單獨切分出來由新設立的第五紀檢監察室負責,國資委被確定為反腐查案首批八個改革試點之一,國資委內部密集召開反腐會議提出建設反腐防控體系……
  種種跡象表明,針對國企系統的反腐呈現持續“高壓態勢”。“中央紀委對國企系統的反腐給予‘特殊關照’,這是因為國企系統有腐敗,而且從各方情況看,其中的腐敗狀況還十分嚴重。”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澄說。
  從去年的中石油系列腐敗案到今年的華潤集團宋林落馬,接連爆出的細節顯示,國企系統中的腐敗已不只是單個國企高管貪污受賄、生活腐化這麼簡單。有跡象顯示,腐敗已影響到企業改製重組、產權交易、投資決策、物資採購、招標投標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令國有資產存在嚴重流失的風險。
  “國企已成為權錢結合、官商勾結的重災區,是整個反腐鏈條中繞不過去的一環。”知名經濟學家華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腐敗使現代企業制度成擺設
  “腐敗已對中央倡導的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改革順利推進形成嚴重威脅。”持續關註國企問題的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國企之所以成為問題高發的重災區,有其固有的土壤。
  他認為,長期以來,國企組織設計採取條塊管理,從人事任命到紀檢監督,都是以內部管理為主,由此衍生的內部人控制現象,使內部監管有時形同虛設。
  內部人控制,是指現代企業中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不一致而出現的經營者控制公司現象。具體到國有企業,內部人控制被認為是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主因,表現是通過內部分利等形式化公為私,使國企內部成為“鐵板一塊”的“利益王國”。
  這些年來,國資委一直倡導的央企規範董事會建設,一個重要初衷就是為了消除內部人控制,防範國有資產流失風險。從已建立規範董事會制度的五十多家央企企業制度層面看,形式上基本達到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要求。
  “不過,從頻頻爆出的央企高管腐敗案以及審計署查出的各類央企重大決策失誤和資金違規使用看,很難說這項制度安排已經達到預期效果。”劉澄說。
  在此間專家看來,制度效果不佳根源在於一些央企管理層的腐敗勾結,雖然已有現代企業制度外形,但腐敗管理層拼命維持自己“一言堂”的局面,固守既得利益和搞腐敗的格局。不鏟除腐敗,正在逐步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對國企而言就將是一個擺設。
    反腐有利於國企健康發展
  有聲音說,反腐力度加大,可能會對國企經濟層面上目前尚不錯的發展局面形成不利影響。“這種觀點極其錯誤。央企反腐,正是為了維護其健康發展。反腐,不僅可以讓央企繼續維持不錯的發展局面,而且可以促使其發展得更好。”劉澄說。
  當前是國有企業改革推進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這一過程中,鏟除對改革不利的腐敗因素至關重要。專家認為,當前,必須堅定不移加大國企系統反腐力度,對腐敗保持持續高壓態勢,如若不然,不僅改革可能遭遇各種破壞,無法順利推進,而且可能令本來已取得的改革成果付諸東流。
  “國企反腐關係社會公平正義,關係國企改革能否深入推進,還關係著改革能否得到人民真切擁護。”在華生看來,只有對腐敗保持高壓態勢,才能有助於在下一步改革中杜絕國資流失、利益輸送,避免國企改革淪為“少部分人的盛宴”。
  令人欣喜的是,無論是中央層面還是國資系統,對於高壓反腐都已形成共識。當前,國資系統應充分認清反腐敗形勢和任務,從關乎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大背景來看待反腐的重要意義,聚焦中心任務,切實把監督執紀問責扛起來,扎實推進中央企業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為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提供保障。
  一個更加清廉明凈、高效運作的國企系統,一個在未來中國經濟中發揮重要組成部分作用的國企系統,值得期待。(完)
 
(編輯:SN0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54omkap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